印度“倒戈”,俄罗斯石油被喊停,中国还剩谁能并肩作战?莫迪,这次真的怂了?_美国对_特朗普_制裁
印度“倒戈”,俄罗斯石油被喊停,中国还剩谁能并肩作战?莫迪,这次真的怂了?
“印度石油企业集体暂停采购俄罗斯石油!”
“莫迪一句话没吭,转头就给美方行了个‘注目礼’?”
“特朗普直接点名:谁跟俄罗斯混,就让谁经济一起垮。”
就这么一夜之间,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链条,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中间段。曾经高喊“战略自主”的印度,如今连个反驳都变得小声。看上去,莫迪嘴上是“寸步不让”,身体却已经提前缴械。
这事如果仅仅是印度“服软”,那还好理解。但可怕的是——这意味着俄罗斯石油对外出口的最大买家之一,已经退出了博弈。留下的,只剩中国了。
展开剩余84%这次,特朗普来真的,莫迪退了
7月31日之前,印度还在玩模糊政策:嘴上说“坚决维护自身利益”,行动上却一直在想方设法绕开西方制裁,从俄罗斯低价买油,大赚特赚。
可特朗普不惯这毛病,直接点名,威胁要对印度商品征收25%的进口关税,外加“不当行为”的惩罚费。意思很明白——你买俄罗斯的油,我就让你的经济“原地爆炸”。
印度媒体立马炸锅。有人说莫迪“顶住了压力”,有人说印度“从未向霸权低头”。可没过几天,路透社一份报道直接扇了脸:印度几大国有石油企业,已经接到“中止俄罗斯石油采购”的通知。
你以为这是试探?几大炼油企业,包括印度石油公司、斯坦石油公司、巴拉特、芒格洛尔,全都停了跟俄罗斯的油贸合同。油轮刚靠港,命令就下来了——退货、暂停、转单,统统别碰俄罗斯原油。
原本以为“嘴炮”的特朗普,这次来的是实招。印度政府没公开表态,但企业的行动说明一切:不跟美国对着干。莫迪哪怕再强硬,也保不住国内经济抗得住美国加税。
印度口头硬气,行动妥协,全是政治权衡
印度议会有人站出来硬刚,说“印度不是没选项”,也有人批评美国干涉太多,说这只会加速印度向中俄靠拢。甚至还有前外交官跳出来警告:“印度不喜欢被逼到墙角。”
可这些话说得再漂亮,也没法掩盖一个现实——印度怕的是自己的“全球市场”,不是地缘政治。
特朗普这波打击点选得太准。印度对美出口是生命线,一旦被断,对莫迪而言是“选票直接流失”。莫迪不怕骂名,怕的是连任没戏。
更何况,美国这次不仅动了关税,还亮出了“二级制裁”这张王炸。法案摆在那儿:凡是与俄罗斯有能源合作的国家,都可能被征收高达500%的惩罚性关税。
印度不蠢,它当然知道这不是开玩笑。哪怕嘴上喊着“战略自主”,骨子里,还是得先保住生意。
印度退出,中俄是否被“拆伙”?中国还剩谁?
这一幕,对中国来说并不陌生。过去几年,只要中国与俄罗斯加深合作,美国就总有人跳出来骂,说中国在“资助战争”。可你要真去查,美俄之间贸易照样没断,去年还做了37亿美元的生意,美国照样从俄罗斯进口化肥和核燃料。
这不,7月31日刚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开会的日子,美国代表又在那里狂喷,说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是“对乌克兰的战争支持”。
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当场回怼:“我们跟俄罗斯正常经贸往来,不违反国际法,也没违背国际义务。你们自己和俄罗斯还有数十亿贸易,凭什么让别人停?”
一句话,打得美方哑口无言。
中国并不怕斗,但现在情况变了:曾经背靠背的“中印俄”三角,现在一角塌了。印度走了,中国成了俄油最大接盘方,也是美制裁名单上最显眼的那个。
这是否意味着中国“孤军奋战”了?
确实如此。但也别低估中国的战略选择。
一方面,中国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不是一日之功,尤其是在天然气、石油、核电领域,双方已经是深度捆绑;
另一方面,美国的“二级制裁”一旦落地,中国很可能再次进入关税战模式。中美摩擦,可能会重演2018的情形。
区别在于,这次,中国要守的,不止是一个“关税底线”,还是一个地缘政治的底牌。
这一步,莫迪算准了选票,没算准形势
莫迪为什么在特朗普面前服软?说白了,还是国内压力大。
印度经济看上去“增速全球第一”,可内部问题层出不穷:
就业率持续低迷,年轻人怨声载道;
卢比币值不稳,进口商品价格飙升;
基础工业受限,高端制造迟迟无法突破。
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一旦“打脸”,所有的反弹压力都会砸在莫迪头上。而且别忘了,明年就是印度新一轮大选。
对莫迪来说,俄罗斯石油不是不能舍,而是不能影响选情。哪怕因此“放弃了普京”,也得保住自己手里的票仓。
从这个角度讲,莫迪选择“弃俄保美”,不是怂,而是算得太精。
中俄只剩“彼此”,美国步步逼近,中国退无可退?
当印度悄悄下线,俄罗斯一下子就少了一个缓冲带。剩下的,不是伊朗就是中国。
伊朗被制裁多年,早已没了“缓冲”价值。中国成了唯一还能和俄罗斯做成买卖的大国。而这,也意味着中美之间的下一轮博弈,很可能就要围绕“俄中石油通道”展开。
如果美国真要动手,中国接下来面临的不只是贸易战,还有更大的战略风险。
可问题来了:如果连中国都退了,那俄罗斯石油还能卖给谁?如果俄罗斯真的被逼入绝境,会不会做出更激进的回应?
这场看似“油价博弈”的背后,其实是三大国对未来格局的一次试探性掰腕。
印度退了,可能换来一时喘息;
中国若退,可能是整个东方格局的大塌陷;
可如果中国不退,那美国这张“全球围剿”的棋,会不会反被自己的盟友嫌弃?
答案,还得留给时间。
发布于:安徽省